2022年12月1日是第35個“世界艾滋病日”。我國今年宣傳活動主題為“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隨著艾滋病日的到來,關于艾滋病一系列的問題再次成為市民、網友們關注的熱點。帶著大家關切的問題,錦州市中心醫(yī)院皮膚科副主任劉敏為廣大市民、網友們做科普解答。
專家科普
問題:在社會上怎么和艾滋病病人相處?應該懷有什么樣的心態(tài)?有什么要注意的?現在有什么誤區(qū)?社會能夠為艾滋病人做些什么?
艾滋病是傳染性疾病,這種傳染性疾病和其他傳染性疾病不一樣,它不會通過呼吸道傳播,也不會經過消化道傳播,甚至也不會通過昆蟲媒介傳播。我們講艾滋病傳播是三條途徑:血液、性行為和母嬰傳播。這三個傳播途徑里有一個實質性的東西,就是感染艾滋病人,它的體液或者血液必須進入到另外一個沒有感染者的身體里面,這樣才可以造成傳播。所以艾滋病傳播并不那么容易,如果只接觸唾液、尿液等分泌物,而不接觸血液、生殖道分泌物、乳汁,一般不會導致傳染的。艾滋病人如經過了抗病毒的治療,其體液中的艾滋病毒量也會下降。所以我們日常生活接觸沒有關系,和感染者接觸也好,病人接觸也好,比如大家一起就餐、擁抱等等,并不會造成艾滋病的感染。
問題:艾滋病患者在生活中受到了歧視,怎么辦?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享有的婚姻、就業(yè)、就醫(yī)、入學等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比如,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接觸時,這些行為都是安全的——呼吸同樣的空氣;共同使用馬桶、門把手;擁抱或握手;共用餐具;共用健身器材等。我們需要對艾滋病的傳播保持警惕,但警惕并不等于無限度地放大恐懼,更不是歧視。
問題:如果不慎接觸艾滋病病毒怎么辦?
如果擔心自己感染艾滋病毒,比如有過可疑的暴露,應第一時間通過正規(guī)渠道(比如當地疾控中心),申請阻斷藥物。阻斷藥物能夠阻止艾滋病毒的復制和擴散,如果服藥及時,是能夠避免感染艾滋病毒的。且阻斷藥物服用越早成功率越高,高危行為后2小時內服用效果最好,72小時內服用都有效。我國每年有近千名醫(yī)生、警察等服用阻斷藥,無一人因職業(yè)暴露而感染。
總結
艾滋病離我們并不遙遠,對艾滋病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便于我們科學防艾、有效防艾。不歧視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者,鼓勵他們主動治療,更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承擔的責任。樹立健康觀念,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終結艾滋病,終結不平等!
供稿/皮膚科 劉敏
審稿/皮膚科 吳維福
校對/門診黨總支 于爽
編輯/宣傳企劃科 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