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日是全國第20次“愛耳日”
今年的宣傳教育活動主題為
關愛聽力健康,落實國家救助制度
為了降低聽力障礙的發(fā)生率,控制新生聽障兒數量的增長,提高人們對耳部疾患的防護意識,3月1日,我院耳鼻喉科組織專家團隊在醫(yī)院門診三樓舉辦了愛耳日義診活動
活動現場,我院耳鼻喉科專家團隊現場為前來咨詢的患者排憂解難,認真仔細的為患者講解聽力健康的重要性,科普健康用耳的相關知識及用藥注意事項,對有聽力異常的患者進行電測聽、聲阻抗等相關檢查,以期及早發(fā)現,接受規(guī)范治療。義診活動受到患者歡迎。
除義診活動外,我院微信平臺還特別邀請了眼耳鼻喉口腔教研室副主任張品,來為大家講講常見病小兒分泌性中耳炎的那些事兒。
本期在線專家 · 張品
專家簡介
錦州市中心醫(yī)院眼耳鼻喉口腔教研室副主任
錦州市中心醫(yī)院耳鼻喉科亞??浦魅?br />
錦州市中心醫(yī)院眩暈中心副總監(jiān)
遼寧省美容整形學會委員
遼寧省中西醫(yī)結合委員會委員
遼寧省中醫(yī)藥學會委員
民建太和工委副主任委員
錦州市耳鼻喉學會委員
法醫(yī)司法鑒定委員會委員
太和區(qū)政協委員
20余年來一直從事耳鼻咽喉疾病的臨床和研究工作,對耳鼻咽喉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yè)知識掌握全面,有豐富的耳鼻咽喉各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經驗. 擅長耳鼻咽喉科常見病,多發(fā)病的診斷、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愛耳日說一說小兒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積液及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本病常見,小兒的發(fā)病率比成人高,是引起小兒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因素有哪些
1.咽鼓管功能障礙 咽鼓管具有保持中耳內、外的氣壓平衡,清潔和防止逆行感染等功能。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咽鼓管功能不良是釀成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咽鼓管阻塞:咽鼓管在一般狀態(tài)下是關閉的,僅在吞咽,打呵欠一瞬間開放,以調節(jié)中耳內的氣壓,使之與外界的大氣壓保持平衡。當咽鼓管受到機械性或非機械性的阻塞時,中耳腔逐漸形成負壓,粘膜中的靜脈擴張,通透性增加,漏出的血清聚集于中耳,可形成積液。
機械性阻塞:咽鼓管咽口的機械性阻塞是本病的主要病因。①腺樣體肥大。腺樣體肥大與本病的關系密切。②慢性鼻竇炎。有調查發(fā)現,本病患者中的慢性鼻竇炎發(fā)病率較非本病患者高。
非機械性阻塞:①小兒肌肉薄弱,軟骨彈性差,中耳容易產生負壓;由于中耳負壓的吸引,咽鼓管軟骨段更向腔內下陷,管腔進一步狹窄,甚者幾近閉塞,如此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②由于細菌蛋白溶解酶的破壞,咽鼓管內表面活性物質減少,提高了管腔內的表面張力,影響管腔的正常開放。
咽鼓管的清潔和防御功能障礙:咽鼓管由假復層柱狀纖毛上皮覆蓋,纖毛細胞與其上方的粘液毯共同組成“粘液纖毛輸送系統”,藉此不斷向鼻咽部排除病原體及分泌物。細菌的外毒素或先天性纖毛運動不良綜合征可致纖毛運動癱瘓;以往患中耳炎而滯留于中耳及咽鼓管內的分泌物也可能影響纖毛的輸送功能。此外,因管壁周圍組織的彈性降低等原因所導致的咽鼓管關閉不全,也給病原體循此侵入中耳以可乘之機。
2.感染 常見的致病菌為流感嗜血桿菌和肺炎鏈球菌,其次為β-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3.免疫反應 中耳具有獨立的免疫防御系統,出生后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發(fā)育成熟。由于中耳積液中的細菌檢出率較高,炎性介質的存在,并檢測到細菌的特異性抗體、免疫復合物及補體等,提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一種由抗體介導的免疫復合物疾病,即Ⅲ型變態(tài)反應,抗原可能存在于腺樣體或鼻咽部淋巴組織內。
小兒分泌性中耳炎都有哪些癥狀
1.聽力下降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前大多有感冒史,以后聽力逐漸下降, 小兒大多表現為對別人的呼喚聲不予理睬,看電視時要調大聲量,學習時精神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等。如小兒的另一耳正常,也可長期不被家長察覺。
2.耳痛 起病時可有耳痛。
3.耳鳴 部分病人有耳鳴,多為間歇性,如“劈拍”聲,或低音調“轟轟”聲。當頭部運動,打呵欠或擤鼻時,耳內可出現氣過水聲,但若液體很粘稠,或液體已完全充滿鼓室,此癥狀缺如。
如何治療
采取清除中耳積液,控制感染,改善中耳通氣、引流,以及治療相關疾病等綜合治療。
1.非手術治療
抗生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可選用青霉素類,紅霉素等口服或靜滴。
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或強的松等作短期治療。
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暢:減充血劑如1%麻黃素,鹽酸羥甲唑啉滴(噴)鼻腔。咽鼓管吹張。
2.手術治療
鼓膜穿刺術:鼓膜穿刺,抽出積液。必要時可重復穿刺。
鼓膜切開加置管術:凡病情遷延長期不愈,或反復發(fā)作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及膠耳等,可于鼓膜切開并將積液充分吸盡后,在切口處放置一通氣管,以改善中耳的通氣,有利液體的引流,促進咽鼓管功能的修復。
其他 積極治療鼻咽或鼻部疾病,如腺樣體切除術。